奇华嫁喜礼饼 |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这些词,你知道几个呢?

2023-03-13 10:03

奇华嫁喜礼饼 |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这些词,你知道几个呢?

传统婚嫁习俗中,仪式多且隆重,涉及到的专有名词更是多不胜数。今天,奇华为大家整理了习俗中的多个专有名词,还带有详细的解释说明,哪几个是你熟知的呢?

1、司仪: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主持仪式的人。

2、交杯酒:旧时举行婚礼时新婚夫妇饮用的酒。饮酒时把两个酒杯用红丝线系在一起,新婚夫妇交换着喝,在古代又称为“合卺 ”。现在改革为婚宴上新婚夫妇手臂相互交叉持杯饮酒,也叫交杯酒。

3、四色:定婚和娶亲时男方送女方家的四样礼物。定婚时送的四色又分为大四色和小四色,大四色多为四季服装。

小四色多为日用洗漱、化妆品。娶亲时的四色礼多为烟、酒、花馍、肉、莲菜等,肉为“一刀肉”取意“肉换肉”,莲菜。

为两根完整的莲菜,取意“心连心”。

4、打醋滩:新媳妇下车(轿)前,用醋、水按3:1混合滴在烧红的犁铧上,饶彩车转圈,取避晦驱邪之意,和箭射、跨火盆、跨马鞍有异曲同工。做法:绕彩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,口中还要念念有词,转完后回屋内每个房间都要去。这时醋滴热铧蒸汽腾腾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醋酸味,实有杀菌预防感冒之用,一般都由长辈来完成。

5、偏饭:宴席开始前,新人向大厨师行谢厨礼后,厨师特意为新人多准备的一道菜。一般多为糯米加枣、核桃仁、蜜饯类混合蒸成的甜米饭,故称偏饭。一般有不拜大厨不上偏饭的俗定。上了偏饭,娘家人以毛巾回送。

6、忌属相:由风水先生提前看新郎的属相和哪些属相有抵触,在拜天地时通知这些属相的人不要靠近,以祈日后平安无事。

7、踩四角:新娘近洞房前,由新郎在炕上或床上的四角各踩一下,取意:四平八稳,四季平安。

8、顶盖头:新娘在上车(轿)前到拜天地后,顶在头上的头巾,旧时有新娘在盖头下丑变美之说,现时有新人不要提前亮相之意。

9、改口礼:新郎和新娘各自向对方父母改变称呼时收到的礼物,一般多为奖金和金饰物,此仪式都放在宴席上做为一项重要仪式举行。

10、披红:由新郎的舅舅、舅母分别以绶带的形式给新郎新娘披上红色的被面,称为披红。有恭贺、祝福之意。人常说:”舅家披了红家庭和睦百事成”。

11、干杯来历:相传在古罗马时期,客人在接受主人招待的美酒时,先将自己杯中的酒向主人的杯中倒一点,然后同饮以证明无毒。倒酒时杯子难免发生碰撞,故称碰杯、干杯。倒酒后开饮,流传演变至今意为“干杯开席”。

12、不穿短:女儿出嫁前,母亲会告诉女儿结婚当天不能穿短,即不穿短衣短裤,以祈日后各个方面都不“短”。此做法除有心理作用外还有“方便”的用途。

13、不走回头路:娶亲时走的路线和回来时走的路线不能重复,叫不走回头路。意思是:恩恩爱爱白头到老,树常青,水常流,一生到老不回头。

14、买路钱:娶亲时男方将准备好的硬分币交由新娘在回来时沿路抛洒。主要洒在丁字和十字路口,意在娶亲的这条线路上我“合情合理”的付费了,日后“没啥说的”。

15、下书:即下请帖。“书”是用红纸折叠糊成的信封,比普通信封大一些,内装一红纸条外边露着头以示信封内有内容。红书内外不写一个字但是接到书的人都知道隔一天就是结婚的日子。一般书下给新娘家和所有的亲戚及知己朋友。在农村下书人也是娶亲时的带路人。

16、回门:新郎新娘结婚后的第二天,带上礼物回访娘家父母。这一天是新娘的同龄人喜闹新郎的一天,也是藏东西、要喜糖、斗智斗勇的闹一天。这一天也是考验新郎的智商和熟识娘家门人的好机会。闹到兴浓时往往要得到新娘的帮助才得以脱身,这时人们以一句”才过门胳膊就往外拐”一笑了之。也有当天回门的风俗,回门回来后才能开席。

17、撒核桃枣:新娘进婆家头道门前,要向新郎新娘抛撒核桃、枣、纸花等,除喜庆,还有和和美美、早生贵子的期望。抛撒在地上的核桃枣引来小孩们的哄抢,小孩们头碰头肩挨肩,你争我抢吵吵闹闹、喜喜笑笑好一幅多子多福图,人们良好的愿望便在其中。发展到现如今,大多都用彩色纸花、喷花。

18、吃盐饭:新娘拜完天地进入洞房吃的第一碗饭称其为吃盐饭。一般都为面条,盐是加倍加倍的放,特咸,故称其为盐饭。其始作俑者是嫂子和妯娌姐妹们,其有三层意思,其一喜闹喜庆,二是吃了这碗现成饭以后就要入厨做羹汤了,三是吃了盐饭就和嫂子妯娌们”带言”了,,有缘了,以后就能和睦相处了。有的地方是祭拜灶君(神)后,新娘手执饭勺,把食盐撒入有水的锅中,搅拌均匀(附照片)。其含意也是一样的。

19、拜大小:就是礼拜婆家本族本户的长辈们平辈们。拜大小根据不同的地域分两种型式礼拜。一是在拜天地时礼拜,由司仪提到行礼就可。二是在婚后由长辈带上新娘逐户礼拜。其意在认门,认人,辩称呼,为以后的生活交往做准备。

20、躲五:新媳妇在婚后第一个春节的正月初五,要离开婆家在别人家躲避一天,称为躲五,由来不得考证。每年春节过后(或更早时间)同村同年新过门的新媳妇们便凑到一起,商议着在谁家”躲五”美美的放松玩乐一天。接待新媳妇躲五的人家,要具备人缘好,有威望,好热闹,不怕麻烦的特点,还要给新媳妇们管吃喝一天。当然日后新媳妇们对这户人家都怀有感激之情,关系也将更进一步。正月初五这一天,天蒙蒙亮(不得见太阳),新媳妇们便早早出门,怀着兴奋,新奇,轻松的心情,喜闹着相约来到提前说好的人家”躲五”。名为躲五实为放松,增进了解,增加友情,接待的人家也给新媳妇们讲一些村风民俗,邻里关系及本村(地)资源.商贸等情况。通过躲五新媳妇们增进了了解,沟通了信息,放松了心情。使之能很快融入新环境,为适应今后的新生活打下基础。看来躲五虽是老风俗,也有积极向上与时惧进的新内容。

21、六鞭炮:在一次完整的婚礼中,要鸣六次鞭炮,其作用及名称如下:

(1)、起程炮:娶亲一切准备就绪,娶亲车(轿)队出发时燃放,有喜庆、热闹,祝一路顺风,平安归来之意。

(2)、娶亲炮:娶亲车队到达新娘家门时燃放,有喜庆,热闹,打招呼之用。

(3)、迎亲炮:娶亲回来,新娘下车(轿)前燃放,有喜庆热闹,迎接新人和崩煞神之用。

(4)、迎宾炮:婚宴开始前燃放,有打招呼,告知,邀请之意。在农村派人走街转巷放大炮,在城市新人到达饭。

店时燃放鞭炮。

(5)、开席炮:婚宴开始时燃放,是婚礼议程的第一项,有喜庆热闹,热烈祝贺之意。

(6)、披红炮:舅家给新人披红时燃放,有高兴。喜庆。祝贺。期望之意。人常说舅家披了红家庭和睦百事成。

综上所述,这正是:各位嘉宾都来到,张灯接彩真热闹,欢天喜地放鞭炮。燃放鞭炮在婚礼中是绝不可少的,当然在禁放城市哪就另当别论了。

22、包袱蛋娃:人常说:三媒六证,七娶八送,娶的媳妇中用。三个媒人要有男有女,人数也可多。六证是泛意词,有双方单位的证婚人就足够了,娶亲的七人,送亲的八人,起码不低于这个人数。就显其热闹,喜庆,周全(又称全呼)。在新娘家送亲的队伍中,一定要有一名小孩,且这个小孩必须是男孩,且在十四周岁以下,愈小愈好。是在新娘家本族户中关系较近的一户选择的,意思是说:在我们送亲的队伍中“有小孩”并且是男孩,我们姑娘以后就会“有小孩”还是男孩。这是人们良好的愿望和祈求罢了,并带有重男轻女旧风俗的色彩。往往良好的愿望和结果相差甚远,但人们总把良好的愿望放在事情的前面,心里就会乐滋滋的。看世间万事万物,皆如此。因这个小孩手提一个红布包袱,所以又称“包袱蛋娃”。

23、交钥匙:包袱蛋娃手中还握有象征把新娘交给新郎的钥匙,钥匙是要用红包来交换的,称为“交钥匙”。交换完钥匙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才算完结。所谓钥匙只不过是用红纸包的一截柴棍而已。

24、挂门帘:当进行完拜天地,洗脸,吃盐饭,就剩新房挂门帘了。在这以前新房是没有门帘的,门帘是由新娘从娘家带来的。由谁来挂这是要费一番“周折”的。挂门帘一般是由新郎家的平辈或小一辈的小孩来完成。每钉一个钉子,每挂一个环儿,新娘都要付出点心或红包的“代价”,喜庆、热闹即由此产生。